成菜后,略带酸味、幽香沁人、鲜嫩爽口开胃,是贵州“黔系”菜肴的代表作之一。这道菜通常先自制酸汤,之后将活鱼去掉内脏,入酸汤煮制。
做法
食材
草鱼、香菇、青笋、豆腐、姜、大葱、蒜、辣椒、西红柿、红酸汤、糖、盐、胡椒粉、盐、糊辣椒面等。
步骤
1.鱼去内脏清洗干净,均匀分段。
2.姜切片,葱切大段,蒜剥皮,辣椒切片,西红柿切小块。锅中倒入油,六成热时加入葱姜蒜,煸炒出香味,然后加入西红柿煸炒出水分。
3.在锅中加入酸汤、清水,放油、糖、鱼块,烧开后将浮沫撇去,加入盐、味精、胡椒粉,煮5分钟左右。锅中最后加入香菇和青笋再小火煮5分钟。
4.将姜末、蒜末、香菜末、香葱末放入碗中,加糊辣椒面和盐,舀一勺煮好的酸汤汁水冲入碗中,搅拌均匀即为蘸料。随鱼上桌蘸食。
5.捞出大部分的鱼吃完后,可再加入豆腐煮,或再涮制其他青菜。
酸汤种类:
贵州酸汤的种类有很多,若以汤的质量和清澈度来分有:高酸汤、上酸汤、二酸汤、清酸汤、浓酸汤等;以汤的味道来划分则有:咸酸汤、辣酸汤、麻辣酸汤、鲜酸汤、涩酸汤等;以汤的原料划有:鸡酸汤、鱼酸汤、虾酸汤、肉酸汤、蛋酸汤、豆腐酸汤、毛辣角(西红柿)酸汤、菜酸汤等;如以民族划分又有侗族酸、苗族酸、水族酸、布依族酸等。其中以苗族的鱼酸汤、毛辣角酸汤、菜酸汤、辣酸汤最为常见。
传统的白酸是用清米汤在酸汤桶中慢慢发酵而成,快速简单的白酸是将面粉用作发面的300克老面搓细后放入盆中,加入5千克清水,充分溶解后倒入锅中置火上,边加热边搅拌,再将100克糯米粉(也有用玉米面、黄豆面的)用清水调匀后倒入锅中。待锅中汤汁烧沸后,起锅倒入坛子内封好口,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静置一两天。色泽乳白、酸味纯正。酸汤与泡菜水和卤水一样,保存得当,愈存愈香。
红酸即毛辣角酸(西红柿酸),酸味醇厚,色淡红而清香。通常是用5千克新鲜野生毛辣角(即野生西红柿,无野生时可用种植的西红柿代替)洗净,放入净泡菜坛中,再加入500克仔姜、250克大蒜、1千克红辣椒、500克精盐、100克糯米粉及250克白酒,灌满坛沿水加盖放置15天后即可取用。使用时,将坛中固体原料剁碎或用搅拌机绞成茸泥即可。
红油酸又名辣酸,以酸辣椒(糟辣椒)用油炒至见红油,再加入新鲜野生毛辣角炒香出色加汤熬制后去渣,调制而成。味荤厚而酸辣醇厚,色鲜红。